229 陈王(一更)(2 / 3)
王爷别走!我们不能让王爷离开广南东路。”
&esp;&esp;“对!王爷对我们好,我们就要保护王爷,不能让王爷回京城送死。我们要一起保护他!”
&esp;&esp;这些话是真心的,削藩离百姓很远、朝廷离百姓很远,但陈王很近,他做的事说的话他们看得见听得到。
&esp;&esp;削藩有什么好处,那是将来大家看不到,但削藩的弊端,此刻大家就“看到了”。
&esp;&esp;“不能削藩!”
&esp;&esp;“对,不能削藩,我们要保护王爷,我们全东路的百姓,一起合力写万民伞请愿。”
&esp;&esp;大家看着陈王心痛,外面传了很久了,像陈王这样的外封王爷,一旦回京,就会被圈禁,余生都只能在一个园子里住着,大门都不能出去。
&esp;&esp;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,连他们普通百姓都不如。
&esp;&esp;“沈大人。”有人和沈翼道,“我们王爷不会有什么谋逆之心,您能不能写信回去告诉圣上,或者什么大官?让他们不要削藩了?”
&esp;&esp;很多人点头。
&esp;&esp;叶文初觉得,这么多年陈王推人挡前面还是有功效的,百姓说起他,便是不知功的也绝说不出他有什么过。
&esp;&esp;陈王是爱民如子的好王爷。
&esp;&esp;陈王在某些方面是成功的。
&esp;&esp;“你们怎么就知道他没有谋逆心?”人群里,有人唱反调,“还让沈大人写信,沈大人也只是奉命办事。他是来削藩的,又不是来调查民意的,你们说话真是没脑子。”
&esp;&esp;说着话的几个人,穿着书院的衣服,是读书人。
&esp;&esp;在那群学子里,陈王居然看到了姚子邑。
&esp;&esp;姚子邑没说话,但回避陈王的眼神。
&esp;&esp;“怎么不能写?让王爷回去的目的是什么?不就是怕谋逆?朝廷不好控制?”
&esp;&esp;“只要告诉朝廷,王爷没有谋逆之心,沈大人再做个担保……就算不成,也可以试试,总归,这世上的事,都是谈出来的。”
&esp;&esp;这说着,忽然人群就分成了两派,在支持陈王不离开广南东路共同的立场上,一派人说,不能为难沈大人,他是奉命办事,另一派人说,请沈大人留在从化,有四小姐在,挺好的。
&esp;&esp;陈王看了一眼汪公公,提醒他眼下吵架已经偏离了正题。
&esp;&esp;汪公公咳嗽一声,大声道:“沈大人不会做这样的事,你们也不要为难沈大人,他为什么千里迢迢背井离乡来这里?”
&esp;&esp;“沈大人是要靠削藩升职,青云直上的。”
&esp;&esp;这话,让四周一静。
&esp;&esp;汪公公心中是恼火的,现在的程度和他们设想的还是有距离的,百姓们没有一边倒的支持王爷,难度上就加大了很多。
&esp;&esp;他继续说。
&esp;&esp;“沈大人不可能支持王爷的,他的目的一直很明确,他就是要削藩。他恨不得王爷立刻死,广南东路解散。”
&esp;&esp;他说着转头问沈翼。
&esp;&esp;“沈大人,明人不说暗话,杂家说的不对吗?”
&esp;&esp;其他人也顺着汪公公的话,看向沈翼。
&esp;&esp;被招呼到的沈翼和叶文初说完了一句话,才看向汪公公,点了点头:“除了没有迁两万人来广南东路不对,其他人也不是没有道理。”
&esp;&esp;大家一愣。
&esp;&esp;说话就是这样,认了一半,剩下不认的那一半就更有信服力。
&esp;&esp;汪公公一听这话不对,他正要说话,他大声道:“沈大人自己都承认了,所以,他和王爷的立场是对立,他不愿意帮王爷。”
&esp;&esp;他对百姓道:“能真正帮王爷的,只有你们!”
&esp;&esp;“那我们帮王爷,我们一起让人广南东路变成一个铁桶,我们凝聚在一起,不冒犯别处,朝廷一定会答应的。”
&esp;&esp;“对!百姓请愿为王爷担保,终身不谋逆,只待在广南东路。”
&esp;&esp;汪公公很感动,陈王更感动,擦了擦眼角的泪花。
&esp;&esp;“怎么做?”有人问道,另有人答,“将沈临川和叶府赶出广南东路,封锁所有入口,进出的人必须严格筛查。”
&esp;&esp;“保证广南东路是一个整体。我不犯人,也决不允许别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