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8章 铁打的襄阳(2 / 3)
墙边都没摸到,因为他们连如何让大军渡过汉水,都未拿出一个完善的办法。
&esp;&esp;“将军,那边就是桃花洲(襄阳桃花岛)。”
&esp;&esp;前锋裨将名为司马鞅,是司马错之孙,他指着西边南岸一座巨大的水中岛洲,隐约可见到一些艨艟战船出入水寨,那便是将北军阻于北岸数日的罪魁祸首!
&esp;&esp;“黑贼在修筑襄阳的同时,还在这桃花洲上建水寨小邑,他夺取南郡期间,控制了不少江汉舟船,大多溯汉而上,集中于此,我军欲济汉进攻襄阳,常为其所阻,尝试搭了两次浮桥,都被叛军冲撞烧毁。”
&esp;&esp;这下司马鞅与诸都尉可犯了难,若论阵地野战,甚至蛾附攻城,他们都是打过灭六国之战的老行伍,率领的还是上郡、关中之兵,绝不畏敌。
&esp;&esp;但若在水上交锋,北边来的将士脸色就不好看了,北人善马,南人善舟,南军本多是楚地之人,滨水而居,光水性就比北军好几倍,再加上秦朝几乎所有舟师都集中在滨海与南方,北方人就只能盯着襄阳干瞪眼,轻易不敢入水作战——周昭王淹死在汉水,南征不返的教训,都尉们可都记得呢。
&esp;&esp;王贲倒也并未太过怪罪他们,反笑道:“借山水之势,而为险固之地,的确不容易攻打!”
&esp;&esp;但他对这座新城高度评价,不代表毫无破绽。
&esp;&esp;王贲踱步到樊城东城墙,指着十余里外,唐白河汇入汉水处的大沙洲问道:“东边的大洲,叫什么?”
&esp;&esp;司马鞅道:“此洲名为鱼梁洲,又称龙尾洲。”
&esp;&esp;王贲颔首:“叛军之所以不在此洲上筑水寨,恐是因为距离北岸太近,又难以据守,倒是便宜了吾等。欲取襄阳,必先胜于水战,否则大军得绕远路方能渡江,前些时日是我疏漏了,但亡羊补牢,于时未晚,司马鞅,你立刻派人登岸,在上面大兴土木,修建水寨!”
&esp;&esp;“将军,若叛军舟师来骚扰……”司马鞅忧心忡忡,他们那点可怜巴巴的小船,根本不是南方舟师的对手。
&esp;&esp;王贲却浑不在意:“浮桥也一并重建,让叛军顾此失彼。”
&esp;&esp;“诺。”司马鞅领命,但心里却没底。
&esp;&esp;“还有那。”
&esp;&esp;王贲又指着襄阳城西,汉水和万山山壑间狭长的平原道:“汉中郡尉已将兵两万,至筑阳,我可使之向东推进,在万山上建营垒,居高临下,观襄阳虚实,也由此试探,叛军在万山、岘山之后,藏了多少援兵。”
&esp;&esp;被王贲这么一指点,接下来北军的作战,便不再以强渡汉水为主要目的,而变成了积蓄水上优势,并从西面进行试探,夺取制高点万山了……
&esp;&esp;众都尉领命退下后,王贲却仍留在城头,拊着城垛,望着襄阳,神情复杂。
&esp;&esp;“通武侯,城头风大,是否要下去?”
&esp;&esp;身后容貌年轻的长史好意提醒,他是王贲新招来的幕僚,氏甘名棠,是大名鼎鼎的甘罗之子,甘罗聪慧但英年早逝,只留了这么个儿子。
&esp;&esp;甘棠有其父之风,年纪虽轻,却十分聪慧,王贲很喜欢带着他。
&esp;&esp;“甘棠,你素来喜欢多嘴,方才我询问众人可还要补充破城之策,你一言不发,为何?”
&esp;&esp;甘棠笑道:“因为我猜想,通武侯并不打算在襄阳打一场硬仗。”
&esp;&esp;“哦?”王贲回头:“何以见得?”
&esp;&esp;甘棠道:”通武侯出兵已有两月,朝中催促得紧,二世皇帝几乎每隔十天就要发一次诏令,请通武侯进军。眼下黑贼坐大,并有荆州,据说还在向吴会、巴蜀派兵,东方、楚地群盗肆虐,天下将乱,将军恐怕是没时间与叛军在此慢慢试探、包围,再从头训练水兵。”
&esp;&esp;“故我以为,通武侯的几项命令,不过是以司马都尉为疑兵,做出要在襄阳长期驻扎,打一场攻坚决战的架势,可实际上,恐怕另有所图。”
&esp;&esp;王贲笑道:“好一个甘氏孺子,这机灵聪慧劲,都快赶上汝父了。”
&esp;&esp;他慢慢严肃了下来:“你说得没错,我本意是率大军直取鄢县,与黑夫决战,谁料黑夫却在这修了座新城,竟让我迈不过汉水。”
&esp;&esp;见一生攻无不克的王贲都如此说,甘棠咂舌:“这城,当真如此难打?”
&esp;&esp;王贲颔首,虽不愿承认,却又不得不承认:“当年吕不韦使门客著《吕氏春秋》,统计天下名关险隘,共得九处,要我说,可以加上襄阳,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