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4章 人口大爆炸(2 / 3)
棉花,谁去染布,谁去挖煤……他们说的轻松,废了奴隶,信不信,大宋至少垮了一半……奶奶的,别把老子惹急了,我就去调禁军,看到一个空口白牙,满世界放屁的,老子就打一个,打到他们懂道理为止!”
&esp;&esp;慕容杀气腾腾,活脱一个老愤青。
&esp;&esp;小彘很喜欢他的性格,直爽干脆,嫉恶如仇,只是朝廷的事情,从来不是这么简单的。
&esp;&esp;“慕容将军,其实我刚刚说的是背景而已,光有肥沃的土壤,没有勤劳的农夫,也收获不了粮食。”
&esp;&esp;慕容也不傻,能闹这么大,光靠着圣母病发作,那是不可能的。背后一定有利益的纠葛,而且还是非常巨大,只是他还看不透而已。
&esp;&esp;“慕容将军,你说,奴隶多数是哪里的?”
&esp;&esp;“这还用问吗?”慕容道:“据我所知,最多的是倭国,差不多有300万人,其次是高丽,还有契丹,交趾,以及南洋土人,加上西域和塞尔柱的俘虏,总人数应该有1000万吧?”
&esp;&esp;“是1130万!”
&esp;&esp;小彘报出了准确的数字,“慕容将军,这些人可都是最好的劳动力,把他们从本土抽出来,弄到大宋干活,你说说,谁最不高兴?”
&esp;&esp;“难道是,本土的商人?”慕容问道。
&esp;&esp;苏轼开口了,“哪有什么本土商人了,这几年下来,渤海的汉人比例最高,已经升到了7成,倭国那边,也过半了,而且剩下的多是倭女和老弱,如果加快归化脚步,十年之内,倭人就会消失了,其余高丽,交趾也差不多……我们快速移民,快速开发,很多地方人种不知不觉就换了,你现在去倭国看看,和大宋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了。”
&esp;&esp;“那不是挺好吗!”
&esp;&esp;慕容不解道:“陛下不是经常说,普天之下,皆是大宋疆土,九州万邦,都是汉家儿郎。这不正是我们要的结果吗!”
&esp;&esp;小彘笑了笑,“话虽如此,可这些地方也要发展经济,也要劳动力,这就是矛盾啊!”
&esp;&esp;上次小彘去了渤海国,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坐在庙堂之上看问题,和真正处在民间,是完全不同的视角。
&esp;&esp;老爹总说知行合一,古人也说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之后三年,小彘倒是没闲着,他先是在倭国,高丽转了一圈,然后又南下,看了好些藩属,甚至还跑到工厂,当年半年的会计。
&esp;&esp;虽然不敢说多深入,但是他的见识也远不是同龄人能比的。
&esp;&esp;当初驱逐世家,大力移民。
&esp;&esp;在最开始,这些移民武装起来,抢夺土地,把抓获的青壮贩卖给大宋,赚了钱之后,购买农具,种子,开发土地,干得热火朝天。
&esp;&esp;但是随着土地差不多瓜分完毕,情况就变化了。
&esp;&esp;比如渤海,引进了落花生,又种植大豆,高粱,成为重要的油料产地,和酿酒基地。高丽则是出现了大片的农庄,生产水稻。
&esp;&esp;倭国的经济更复杂一些,有金银矿山,有养蚕缫丝,有航海捕捞等等。
&esp;&esp;显然,这些行业都需要人手,第一代移民富裕起来,有些人就不愿意干脏活累活,至于年轻人,更加避之唯恐不及。
&esp;&esp;而从大宋招募工人,需要更好的待遇,天价薪水。
&esp;&esp;所以各个殖民地,都竭力阻止奴隶贸易,他们想把奴隶留下来,给自己用,甚至把以往输送给大宋的奴隶弄回去。
&esp;&esp;说白了,这就是劳动力之争。
&esp;&esp;“理学门下,有不少是世家大族的残余,至于二程,他们更是被发配海外,还没有回来……这帮人替殖民地说话,鼓动风浪,也就不足为奇了!”
&esp;&esp;“果然是他们!”
&esp;&esp;慕容气得一拍桌子,“好大的狗胆!是不是没挨够老子的拳头?他们趁早消停了,不然就算周敦实在我目前,老子也照打不误!”
&esp;&esp;“你怎么光知道动手啊!”苏轼都翻白眼了,真是个莽夫!
&esp;&esp;小彘道:“除了海外的殖民地之外,还有一股力量,要求废奴,而且这股力量谁也惹不起。”
&esp;&esp;“啊?是谁?”慕容吓了一跳,小彘可燕王的儿子,他说惹不起,是不是王宁安也摆不平?莫非是皇上?
&esp;&esp;“是老百姓!”
&esp;&esp;小彘没有卖关子,“是这样的,慕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