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057章 文相公要入会(2 / 3)

加入书签

服……可问题是人家比你还会说,这就很尴尬!

&esp;&esp;章惇很无奈,“子瞻兄,这几年朝廷是做了不少事情,可做多多错,做少少错,不做不错……既然做了事,就难免争议。那些报纸又惯会胡说八道,穿凿附会,极尽挖苦嘲讽之能事。你知道的,我们处境挺难的。”

&esp;&esp;苏轼冷笑了两声,“什么很难,说白了,就是民心不在你们这一边,你们怕了!”苏轼不客气地批评,“我早就说了,前些年要找能做事的官员,可接下来就要找能把事情最好的官员……可问题是你们不听啊,你们关起门,觉得自己了不起,位高权重,一言九鼎。陛下在外面亲征,我姐夫也不在京城,没有人能管着你们,你们就由着性子折腾……这回好了,惹祸了吧?没招了吧?还想让我姐夫出来替你们背锅,做梦去吧!我就算能帮忙,也不会帮忙!自己做的孽,自己想办法!”

&esp;&esp;章惇的脸一阵红,一阵白,嘴角的肌肉不停颤抖,半晌憋出一句话:“苏子瞻,你没有以前好了!”

&esp;&esp;“是没有以前好糊弄了!回见吧!”

&esp;&esp;说完,苏轼夹起一筷子羊肉,浸透酱汁,全都吞了下去,一点也不剩,转身扬长而去,他走的时候,甚至有唱一曲的冲动,真是痛快,终于出了恶气!

&esp;&esp;章惇却只剩下哭了。

&esp;&esp;更让他哭的还在后面,周敦实进京之后,只休息了两天,就登坛讲学。

&esp;&esp;老头子声音洪亮,条理分明。

&esp;&esp;第一天,他主要讲自己的《太极图》《通书》等文章,阐发一大堆,诸如无极、太极、阴阳、五行、动静、主静、至诚、无欲、顺化……等等概念。

&esp;&esp;说实话,这些玩意感兴趣的人真不多,但架不住老先生名气大,也只能听着。

&esp;&esp;但是到了第二天,劲爆的就来了,周敦实在第一天的基础上,开始讲解王道,仁政,爱民,简政,言语之间,不乏对朝廷做法的抨击。

&esp;&esp;等到第三天,老头子直接甩开了膀子,他强烈攻击,认为朝廷不顺应天道变化,肆意胡为,抢夺民财,滥用民力,法律严苛,残害生灵……在周敦实的攻击之下,整个政事堂,几乎一无是处。

&esp;&esp;幸好老先生还算克制,没把赵曙的对外用兵也算进去……显然,他也清楚,可以攻击政事堂,但是皇帝绝对不能碰!

&esp;&esp;不但不能碰,周敦实还赞颂赵曙开疆拓土,胜过秦皇汉武……陛下英明睿智,更应该总揽大权,任用贤臣,体恤百姓,照顾生民,整顿朝纲,力挽狂澜。

&esp;&esp;周敦实的这番见解,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,迅速传播,速度之快,简直前所未有。

&esp;&esp;还有许多人,也写文章,揭露各种问题,把矛头所指,都对向了政事堂,对向了新政学会。

&esp;&esp;对于这股浪潮,苏颂看得很清楚。

&esp;&esp;“这些年来,我们的施政的确有不够细腻的地方,有时候急功近利,总是靠着力量强推……还有,我们忽略了宣传,忽略了教化,以为把事情做好了,一俊遮百丑。殊不知,在民间已经积累了太多的怨气和不满,他们未必支持理学,支持周敦实,但是他们却希望有人站出来,骂我们,替他们出口气!”

&esp;&esp;章惇很无奈,“首相讲得都对,可问题是如果让周敦实和理学把握了这股民气,我们的处境就很困难了。”

&esp;&esp;这时候吕惠卿开口了,“陛下的意思,是倾向于设立议政会议……但是谁能统帅议政会议,又有多少权力,还没有定论……但不管怎么说,议政会议都要顺应民心民气,如果让理学把握住了民意动向,他们站在道德高处,肆意抨击,我们的施政就会很困难,甚至会影响到全局。”

&esp;&esp;“这就是我建议请师父出山的原因,唯有他老人家能压得住周敦实!。”章惇又一次建议道。

&esp;&esp;司马光摆手,“不可能,年末的时候,我去拜会了师父,他连新政学会的事情都想推了,又岂会接下议政会议,这不是自找麻烦吗?”

&esp;&esp;司马光没有明说,但是大家都清楚,议政会议代表百姓,和皇帝,和朝廷是天生的对头,王宁安和赵曙,还有在场诸位都是师生,他能跑过来,和自己的学生作对吗?

&esp;&esp;“唉,师父不来,那谁能成啊?介甫相公如何?”曾布建议道。

&esp;&esp;苏颂摇了摇头,“介甫相公身体一直不好,而且他专心立法和政策,不愿意蹚浑水的。”

&esp;&esp;大家找了一圈,愣是没有合适的人选。

&esp;&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