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0章 二程的豪赌(2 / 3)
程终于能沉下心,仔细推敲自己的学问,而且他们也学着王宁安的主张,去到各地走访,了解民情。
&esp;&esp;任何学问,如果仅仅进行学理推论,是没有价值的,尤其是社会学,必须要回嵌,印证,看看是否经得起推敲。
&esp;&esp;为什么变法有那么多的质疑声,但还是能推得下去。
&esp;&esp;道理很简单,因为变法带了财政收入增加,带来了强军,带来了疆土扩张。
&esp;&esp;有这三条,谁也否定不了变法的作用。
&esp;&esp;可是二程在走访之中,也发现了太多的问题。
&esp;&esp;比如水泥作坊,很多工人在干了五年之后,就会发生咳嗽,气喘等病症,甚至会危及生命,还有一些作坊,雇佣十几岁的孩子,没日没夜劳作,据说很多人都活不过20岁。这些事情还有很多,一桩桩,一件件,二程都小心记下来,他们很清楚,这些都是反对变法的素材。
&esp;&esp;但是二程也知道,光靠着这点东西,就想斗倒强悍的变法派,那根本是做梦。
&esp;&esp;他们在等待机会,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发难。
&esp;&esp;赵祯越发老迈,二程通过渠道知道了圣体堪忧,最好的机会就在眼前。
&esp;&esp;程颐和程颢算得很明白,如果赵祯身体健康,自信满满,出了天大的事情,他都能和王宁安等人联手,君臣同心,一起解决掉。
&esp;&esp;如果拖到赵祯驾崩,新君登基,王宁安就是帝师,凭着他的战功,官爵,地位,完全可以甩开新君,有多大的事情,也撼动不了王宁安。
&esp;&esp;唯有在新旧交替的时候,才能浑水摸鱼。
&esp;&esp;那十首梅花诗,也有他们兄弟的功劳。
&esp;&esp;只是二程的功力还是差了一筹,他们什么都算到了,唯独算错了赵祯的态度。他们以为赵大叔会把矛头对准王宁安,甚至会安排一些人员,去制衡王宁安。
&esp;&esp;但是谁能想到,赵祯在和王宁安谈论之后,居然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曹皇后,二程实在是始料不及!
&esp;&esp;真是咄咄怪事啊!
&esp;&esp;历来皇帝都猜忌权臣,为什么赵祯如此信任王宁安!一点也不怀疑,对待他简直比亲儿子还好!
&esp;&esp;莫非这就是天意吗?
&esp;&esp;二程都没招了,假如曹皇后被解决了,那他们日后的计划,全都泡汤了,甚至说,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。
&esp;&esp;所幸,这时候有人出手,算是化解了一场劫难。
&esp;&esp;不过这位出手的高人,只做了一半的功课,虽然赵祯出于顾忌,不好下手了,但是难保皇帝不会在最后关头,干掉曹皇后。
&esp;&esp;所以……不能给赵祯时间!
&esp;&esp;必须果断出手,把朝廷的目光吸引开!
&esp;&esp;这个案子,他们本来是不想抛出来的,或者说,不想现在抛出来,但是为了保住曹皇后,为了大局,不得不抛出来!
&esp;&esp;“王宁安的确很强,做了那么多事,立了那么大的功劳,几乎到了臣子的巅峰,不过他的弱点也在于此!”程颐笑呵呵道。
&esp;&esp;“没错。”程颢接过来,“他这些年,做了太多的事情,做多夺错,做少少错,不做不错!他现在可谓是错误百出。接下来,我们只要发动所有舆论,把这个案子弄大了,弄得天下皆知……不但王宁安要灰头土脸,整个变法派都会跟着倒霉!龙体已经是风口之烛,这么大的风波,只怕赵祯也活不了了!”
&esp;&esp;兄弟两个相视一笑,喝干了杯中的茶水,迅速离开,消失在茫茫人海。
&esp;&esp;他们很清楚,王宁安的厉害,要是让他抓到一点苗头,就别想活着。
&esp;&esp;这一场,是二程赌上了身家性命,拼了一把!
&esp;&esp;无论如何,只许胜不许败!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“王爷,这个案子不太好办!”
&esp;&esp;萧观音开门见山。
&esp;&esp;“那个老妇人查了吗?她怎么会跑到登闻鼓院,又是谁帮的忙,没有人相助,她能敲响登闻鼓吗?”
&esp;&esp;“王爷,目前已经查明了,登闻鼓院的一个门吏,曾经是禁军出身,在西北打过仗,和老妇的儿子认识,他为了帮兄弟忙,不惜违背规矩,私自把老妇放了进去。此人眼下已经到了刑部领罪了。不过……这些貌似不是重点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