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9章 川兵北上(2 / 3)
的人群,忍不住迷茫了,或许真的是自己错了?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“修直道,挖运河,其实都是一样的。”苏轼坐在了赵宗垕和狗牙儿的对面,一边大啃着肘子,一边说道:“都是基建,都要花很多钱,动用很多人工,建成之后,好处多多,一样,一样的!”
&esp;&esp;赵宗垕不服气,“那,那为什么隋炀帝挖了运河亡国了,而我大宋修了直道,反而商贸兴旺,百姓拍手叫好?”
&esp;&esp;“这个……当然很简单了。”苏轼嬉笑道:“殿下,你知道隋炀帝打过高丽吧?”
&esp;&esp;“嗯,他都打败了,损耗国力,弄得民怨沸腾,到处都是造反的义兵,隋朝二世而亡,他可是罪魁祸首。”
&esp;&esp;“哈哈哈。殿下睿智,那臣再斗胆请殿下好好想一想,如果杨广打胜了,他把高丽的俘虏弄到了中原,负责修运河。把他们都累死,用这些人的白骨,堆出来一条运河,不损大隋民力,天下又会如何?”
&esp;&esp;“这……”
&esp;&esp;赵宗垕瞬间陷入了迷茫,他想反驳,可是骤然想起,修直道就用了很多青唐俘虏。甚至从河北还送来了好几批倭国和高丽的人,他们都是被海商带过来,说是给大宋打工赚大钱的,结果全都送到了巴蜀修路,其中一大半都累死了。
&esp;&esp;赵宗垕在西北的时候,还见到过一些幸存的倭国人,被拉去充当民夫,向横山运粮。
&esp;&esp;太子殿下,骤然发现,他最尊敬的师父,主持修川陕直道的王宁安,就是像苏轼说的那么做的。
&esp;&esp;和那位暴君杨广的作为,几乎没有差别。
&esp;&esp;如果说差别,那就是大宋在青唐开边赢了,而杨广远征高丽惨败……怎么会,怎么会?赵宗垕越发凌乱了,他过去以为历来昏君、暴君、亡国之君,都是从里往外,坏透了,无药可救了,做出来的都是残民害民之事,一颗心更是黑得和墨汁似的。
&esp;&esp;可骤然发现,隋炀帝或许和师父是一样的想法,只是他运气不好而已。
&esp;&esp;师父是坏蛋吗?
&esp;&esp;肯定不是。
&esp;&esp;那杨广呢!
&esp;&esp;他当真是明君?
&esp;&esp;可为什么史书要那么写?
&esp;&esp;难道真是成王败寇,不问是非,只问成败?
&esp;&esp;但是,那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算什么?孔孟二圣不讲成功,只讲成仁取义,他们不是坑人吗?
&esp;&esp;赵宗垕痛苦地抱着脑袋,又陷入了纠结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苏轼啃完了肘子,悄悄退出了雅间,狗牙儿跟在他的后面,嘟着腮帮,怒道:“舅,你的鬼话也就偏偏殿下!大运河从隋文帝就动工了,而隋炀帝大业元年,就征调民夫修运河,至于征高丽,那是大业八年的事情!如果隋炀帝不是好大喜功,真能像我爹一样,利用俘虏和蛮夷,循序渐进,把大运河修好,然后再集中兵力,施压高丽,鲸吞蚕食,没准大隋盛世可期,他也不用身死国灭了!”
&esp;&esp;苏轼眨巴眨巴眼睛,然后拿油乎乎的手,抓了抓狗牙儿的脑袋。
&esp;&esp;“这不愧是我教出来的,就是聪明!”
&esp;&esp;狗牙儿黑着脸,一副要吃了他的模样。
&esp;&esp;苏轼浑不在意,他笑道:“你既然知道,为什么不拆穿我?”
&esp;&esp;“我,我不想殿下被那些大头巾忽悠了,光是当好人有用吗?能修出直道吗?”
&esp;&esp;“聪明!”苏轼给狗牙儿比了一个大拇指,“不过啊,你这话千万别让你爹听到,不然岂不是说他是坏人了!”
&esp;&esp;大苏说完,转身下了楼梯,一溜烟儿去拍岳父的马屁了。
&esp;&esp;狗牙儿冲着他的背影吐了吐舌头。
&esp;&esp;“还说我爹呢,你这个才子也是骗鬼的,坏蛋,一样都是坏蛋!”
&esp;&esp;等狗牙儿回到雅间的时候,赵宗垕不再抱着脑袋发愁了。
&esp;&esp;而是站在窗口,向外面望着。
&esp;&esp;“殿下,你看什么呢?”
&esp;&esp;狗牙儿快步走过来,赵宗垕用手指了指。
&esp;&esp;“快看,是巴蜀的步兵!”
&esp;&esp;狗牙儿探身,果然,在大街上,有一支人马快速通过。他们个子普遍不高,但是身体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