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0章 拜师(2 / 3)
付西夏。
&esp;&esp;“军中有一韩,西夏闻之心骨寒。军中有一范,西夏闻之惊破胆。”范仲淹念着这首童谣,呵呵一笑,“二郎,你可知道这首童谣是怎么来的?”
&esp;&esp;王宁安笑道:“我听说是当年范相公和韩琦在西北威震元昊,百姓叹服,故此流传极广,人人皆知!”
&esp;&esp;“哈哈哈!”范仲淹自嘲一笑,“老夫无能,未胜一阵,未复寸土,如何当百姓如此盛赞,老夫曾想下令百姓,不许乱传,韩稚圭却告诉我,说民谣能安抚人心,禁止了,反而寒了百姓的心……老夫当时就知道,这首民谣是韩稚圭所做。”
&esp;&esp;王宁安呵呵两声,“范相公,那时候你就看出了韩琦并非真正君子了吧?”
&esp;&esp;“没错,此人的确才干无双,奈何私心太重,权力之念太深,以至于忘了本心。他落到身首异处的下场,是咎由自取。不过韩稚圭临死前的话,却并非虚言,西北惨败,对我们这些老家伙来说,伤得太深了!陛下也是如此啊!”
&esp;&esp;范仲淹的手不由得攥紧了。
&esp;&esp;“李元昊是在我们手里打败大宋,自立一国,西北疆土沦丧,几千里土地,几百万生灵,悉数从大宋分离出去……这是在身上割肉,痛入骨髓啊!”
&esp;&esp;范仲淹感叹道:“不收回西北,我们这些人,都会死不瞑目的!”
&esp;&esp;上辈子王宁安对范仲淹的了解,仅限于那一句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这辈子相处近十年,老相公一身正气,为国为民,最难得,范仲淹表里如一,始终不变。
&esp;&esp;他没有像韩琦和富弼,有过一丝半点的变化和动摇。
&esp;&esp;假如范仲淹能学会低头,学会改变,或许他还可以东山再起……正是因为如此,才显得老先生难能可贵。
&esp;&esp;王宁安想到这里,撩起袍子,郑重跪在了地上。
&esp;&esp;“范相公,当年您老就有意收下晚生,奈何晚生乖张轻佻,错失良机……如今晚生想拜在您老门下,还请范相公准许!”
&esp;&esp;说着,王宁安伏身跪下。
&esp;&esp;过了好一会儿,范仲淹捻着胡须,哈哈大笑,“二郎,你这是给老夫天大的面子!为人师表,老夫没有半点能教你的,怎么敢给你当老师!”
&esp;&esp;“不!”王宁安坚定道:“先生人品,无可挑剔。晚生也要主持一场变法,古往今来,变法成功者,唯商君一人。然则商君难免作法自毙,下场凄凉。倘若晚生能侥幸成功,谋国谋身,不至人亡政息,身首异处……全靠先生的一篇文章,两句箴言!”
&esp;&esp;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!”
&esp;&esp;范仲淹念叨了两遍,突然笑道:“老夫虽然写了这两句,却没有真正做到,但愿二郎能替老夫完成心愿吧!”
&esp;&esp;“罢了,从今天起,你就是范仲淹的弟子,为师赐你景平二字,至大至平,海纳百川,兼容并蓄,方能变法成功,中兴大宋!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任何官场的人物,都没有简单的。
&esp;&esp;当大家得知王宁安正式拜师范仲淹之后,都心有戚戚。
&esp;&esp;毫无疑问,老范如今依旧是士林领袖,当年的庆历旧臣,许多还要看着范仲淹的面子。
&esp;&esp;王宁安搞垮了韩琦,直接砍了脑袋。
&esp;&esp;实在是触怒了文官集团,得罪了许多旧臣,虽然他们明面上没法反对,也不敢反对,但是未必私下里不会添乱,不会出阴招害人。
&esp;&esp;这时候拜师范仲淹,显然是向庆历旧臣示好,获得范仲淹的支持和谅解,有助于化解和旧臣的矛盾。
&esp;&esp;哪怕再强势的人物,也要学会刚柔并济,适当妥协让步。
&esp;&esp;显然,王宁安也在进步当中。
&esp;&esp;文彦博满心苦涩,他也没料到王宁安会出这么一手,看起来这小子也是玲珑心肠,以后自己要更加小心才是。
&esp;&esp;短暂寒暄,宫门开放,诸位宰执重臣,带领着百官,步入了大庆殿。
&esp;&esp;今天赵祯也格外精神,君臣快速处理了一些棘手的庶政,然后就进入了正戏,青唐使者鬼章被宣进了大殿。
&esp;&esp;鬼章是董毡的心腹将领,三四十岁的样子,留着大胡子,身体很雄壮,一双眼睛,透着狡黠的光!
&esp;&esp;“外臣拜见大宋皇帝陛下!”
&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