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24章 王老师的第一课(2 / 3)

加入书签

疑惑道:“先生,明明是弟弟,卫伴伴怎么会这么说?”

&esp;&esp;王宁安脸色一沉,小太子所说的卫伴伴是从小陪着他的东宫供奉太监。

&esp;&esp;至于苗娘娘,则是赵祯在两年之前,新纳的一个妃子。

&esp;&esp;说来也有趣,自从有了小太子之后,赵祯一心扑在国事,没事还练习一下弓马骑射,身体比起几年前好了很多。

&esp;&esp;加之迁都到洛阳,原来宫里的老人多数遣散了,赵祯对美人的心思也淡了,偏偏无心插柳,偶然临幸苗妃,她居然怀上了龙种,还诞下了皇子,刚刚半岁。

&esp;&esp;多子多福,赵祯也想显示自己老当益壮,还专门下旨意,普天同庆,显然,对二皇子也是很看重。

&esp;&esp;皇宫之中,自古以来就是这样,整天充满了斗争。

&esp;&esp;妃子之间斗,皇子之间斗,太监宫女也要斗。

&esp;&esp;哪怕上面的人不想斗,身边的奴婢也会怂恿着斗起来。

&esp;&esp;因为只有上面斗得欢,他们才有表忠心,往上爬的机会……显然,二皇子的降生,已经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,他们甚至开始给小太子灌输斗争法则了。

&esp;&esp;王宁安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兆头,“殿下,你的位置是父皇给的,不是抢来的,也不是别人能抢的,你今年都六岁了,是个大孩子,更不能去欺负自己的弟弟,知道吗?”

&esp;&esp;“嗯!弟子知道了,弟子不听卫伴伴的话了。”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转过天,王宁安奉旨进宫,把这事情就告诉了赵祯。

&esp;&esp;“可恶,真是可恶!这帮奴婢一贯摇唇鼓舌,唯恐天下不乱,朕绝对不能放过他们!”赵祯怒不可遏,“来人!把那个混账的奴婢拿来!”

&esp;&esp;“等等!”

&esp;&esp;王宁安道:“陛下,卫公公毕竟照顾殿下多年,有了感情,骤然把他调走,唯恐会伤了殿下的心。让他再跟着殿下一些日子,却要让他装着身体不适,不能照顾殿下,等过个一年半载,打发出宫,在他的老家给他安排房产土地,安享晚年。如果在这期间,他还摇唇鼓舌,不知好歹,陛下再施以重手不迟!”

&esp;&esp;赵祯寻思了半天,这才点头,“王卿的确思虑周全,朕把皇儿交给你,算是选对人了。”

&esp;&esp;赵祯很欣慰,或许自己的皇儿不是天赋最好的孩子,但是在王宁安的教导之下,正在快速成长,至少没有长歪,作为父母的就十分满意了。

&esp;&esp;“王卿,六艺学堂按照王卿的意思正在调整,只是遇到了一些阻力。”赵祯道:“国子监,还有太学那边,都觉得让六艺统帅天下书院,编写教材,制定教纲,实在是严重越权,把他们都置于何地?还有翰林院,他们也认为要教导官员,应当由他们来做。对了,新任的翰林学士王安石,又向朕提出了常平新法,王卿,你觉得如何?”

&esp;&esp;王宁安不用看,都知道内容是什么。

&esp;&esp;所谓“常平新法”就是青苗法。

&esp;&esp;王安石和吕惠卿关于青苗法,发生了严重争执,王安石坚决主张用常平仓的米粮向百姓放贷,一切都由官府操持,可是吕惠卿坚持认为应当由银行负责贷款,不能把权力交给官府。

&esp;&esp;两个人在王宁安的书房大吵了一次,连章敦等人都卷入了,王安石硬的像是一块石头,死活不肯改变。

&esp;&esp;不愧是拗相公,真是够顽固的!

&esp;&esp;官司闹到了赵祯这里,是用官府好,还是用银行好,赵祯也是举棋不定。

&esp;&esp;“王卿,正好要改革六艺,要推行变法,朕觉得你应该登台讲课,朕,政事堂的诸位相公,还有太学,国子监,翰林院,所有人都齐集一堂,听听王卿的高论!”

&esp;&esp;王宁安咧嘴苦笑,“陛下就不怕臣会出丑吗?”

&esp;&esp;“出丑也是你的事,和朕没关系!”赵祯说完,哈哈大笑。

&esp;&esp;王宁安无可奈何,只能接下来。

&esp;&esp;苏轼等人听说,全都兴奋无比,终于轮到先生出手了!

&esp;&esp;自从去岁,龙昌期,二程,张载,还有无数名士,都开坛讲学,好不热闹,作为六艺的王牌讲师,王宁安还从来没有上台讲课呢!

&esp;&esp;也该让他们见识一下六艺的实力了。

&esp;&esp;这帮小子丝毫不担心王宁安会出丑,他们甚至觉得只要王宁安出马,就无往不利,哪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