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3章 崔家的秘密(2 / 3)
拷问才行。
&esp;&esp;崔家也多半借助别人的旗号,把家族产业分散,靠着牢牢掌握金流,维护庞大的世家。
&esp;&esp;那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,处处隐藏在后面,他们在民间没有存在感,无法号召百姓,相比之前的世家,动辄几十万佃户,成千上万的家丁,声势差了很多。
&esp;&esp;他们又是靠着什么保护自己呢?
&esp;&esp;可别说西北大地,都是善男信女,遵守规矩,不敢胡来,没有足够的底牌,光是文彦博、庞籍这些人就能把崔家给吞了,根本等不到王宁安出手。
&esp;&esp;“崔家的确是太奇怪了,不弄清楚他们的底细,寝食难安啊!”
&esp;&esp;光光笑了,笑得很开心。
&esp;&esp;居然能看到师父发愁了,绝对是千载难逢的事情。
&esp;&esp;“行了,别幸灾乐祸了,你!”王宁安大声道:“立刻去向其余各路调集食盐,不惜血本,稳住盐价!”
&esp;&esp;“是!”
&esp;&esp;光光连忙答应,他心里已经有了盘算,
&esp;&esp;西北缺盐。除了从西夏弄盐之外,就只剩下内外两条办法,对外,是向河北两路,川峡四路,以及京畿路,山东路等处求援。
&esp;&esp;河北两路没有问题,那是王宁安的大本营,不用光光去安排,王德用,司马光等人已经调集了大批食盐,向西北运输,只是路途遥远,缓不济急。
&esp;&esp;再有就是川峡四路,也就是四川等地,生产井盐,数量也不少,但是如今成都府路的转运使叫王素,这位就是被王宁安弄出京城的。
&esp;&esp;多年过去,两个人也算是仇家,他能不能帮忙,就不好说了。
&esp;&esp;光光记得父亲和王素倒是有些交情,再有眼下的御史中丞张方平在巴蜀多年,门生故吏很多,请他帮忙,或许能解决一些问题。
&esp;&esp;光光是广撒网,能捞到鱼就算。
&esp;&esp;除此之外,其实西北也不是不产盐,就在永兴军路辖地,有一座运城,又叫运司城,神州大地,运城是唯一一座,因运盐而设置的城池。
&esp;&esp;运城有著名的盐池,当地生产食盐的方法和海水晒盐差不多,盐池的水呈青绿色,百姓在盐池旁挖好畦垄,引入盐池水蒸发。
&esp;&esp;如果赶上有风的天气,一夜过后,遍地是洁白的池盐。
&esp;&esp;光光的老家就在运城,他爹叫司马池,没准还是取自池盐的池呢!
&esp;&esp;他从小很熟悉运城的情况,要想解决西北缺盐的窘境,还要从盐池下手。
&esp;&esp;光光立刻下令,调集3000人马,前往运城,半月之内,押运30万石池盐,运送到西北各处。
&esp;&esp;为了确保快速完成任务,光光请求包拯下令,开放盐池之禁,准许普通百姓去引池水晒盐。
&esp;&esp;老包欣然应允,他也派出了精兵强将,配合光光,抓紧生产调运食盐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“果然有些门道!”
&esp;&esp;崔西枫依旧很淡定,之前放着池盐不动,从西夏引进青盐,打压盐价,崔西枫就觉得这是个阴谋,或者说故意卖得破绽。
&esp;&esp;如果以为摆平了西夏,就能把盐价抬起来,一定会吃个大亏。
&esp;&esp;不过王宁安,你算错了,你太小觑我们崔家的力量了,西夏不过是一帮见钱眼开的土包子,随便给点好处,就能把他们买通。
&esp;&esp;而且西夏人想要的东西,王宁安你给不了,只有我们能给,他们会乖乖听从我们的摆布!
&esp;&esp;至于池盐吗,你更会后悔一辈子的!
&esp;&esp;走着瞧吧!
&esp;&esp;崔西枫信心十足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就在西夏青盐中断之后,西北的盐价再也不可抑制,直接飙升到了40文,而且看疯涨的劲头儿,突破50文,60文,也指日可待。
&esp;&esp;甚至有人说,会达到100文的天价。
&esp;&esp;盐价持续上来,光光和包拯还在努力维持,各地还有廉价的食盐出售,可以用粮食兑换,但是数额却下降了。
&esp;&esp;最初一家能换3斤,现在降到了每家只能还8两,而且要相隔10天,才能再来换。
&esp;&esp;可即便如此,各地的换盐点也时常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