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57章 权力下乡(2 / 3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司马光听得连连点头,先生所言的确没错,可这是什么时候,咱别上课了行不,赶快想想应付的办法吧?

&esp;&esp;司马光真的愁坏了,他已经看透了,这次的事情,至少包含着三个层面的矛盾,大宋和西夏,王宁安代表的将门和文官,还有赵祯代表的中枢和西北的地方力量!

&esp;&esp;三对冲突,哪个都不容易处理,稍微不慎,就会天塌地陷,惹出无数是非。

&esp;&esp;王宁安也够绝的,面对如此局面,居然丝毫不害怕,还有闲心扯淡,先生啊先生,你的心脏到底是多强啊!

&esp;&esp;“君实,你熟读历史,当然懂得以古鉴今的道理。我提到了庆历新政,假如百姓们真的了解了庆历新政,认同了新政主张,就凭夏竦和贾昌朝几个,是没法推翻新政的。”

&esp;&esp;司马光猛地吸口气,惊疑道:“先生,你的意思是,以民意对抗民意?”

&esp;&esp;“聪明!”王宁安笑道:“他们不是鼓动百姓抵制西夏的青盐吗,我们就想办法让百姓接受青盐!”

&esp;&esp;“先生准备怎么办?”

&esp;&esp;“很简单,以物易物,2斤粮食,换1斤青盐,我就不信,老百姓会不换!”

&esp;&esp;自从李元昊叛乱之后,西北的粮价飞涨,最多时候,到了一石两贯钱以上,最近几年陆续下降,恢复到了七八百文一石,一石粮是925斤,粗略算下来,2斤粮差不多是十七八文,不到20文的样子,已经比现在的盐价低了许多。

&esp;&esp;别忙,还有更吸引人的呢!

&esp;&esp;因为西北缺少货币,铁钱就是逼不得已,才弄出来凑数的,近些年铁钱也崩溃了,价值下跌很厉害,币值非常混乱。

&esp;&esp;老百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,把粮食运到城中贩卖,不是什么时候都有人买粮的,老百姓又急于出手,很容易被商人压价,等到他们拿着钱去买盐,又被盐商以次充好,再坑一次!

&esp;&esp;总而言之,老百姓永远都是最倒霉的那个!

&esp;&esp;用粮食直接换青盐,看起来是落后的以物易物,但是省去了中间的环节,真正穷苦的百姓是得利的。

&esp;&esp;光光努力思考着先生的妙法,频频点头。

&esp;&esp;“如此一来,青盐肯定能得到百姓的支持,那些人和先生作对,是自讨苦吃,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!”

&esp;&esp;“不!”

&esp;&esp;王宁安摇摇头,“君实,要想做到我说的,必须真正接触百姓,真正沉下心,弯下腰,和老百姓接触。不能高高在上,不食人间烟火,以为靠着一道令子,就能天下太平,那是扯淡!”

&esp;&esp;王宁安这话也是有感而发,说起光光是“石头”的矛盾,并不是像一些人想得那么简单,也不是一开始就水火不容。

&esp;&esp;相反,光光还推崇石头的才华,还替他奔走辩护,但是石头太过执拗,变法措施又缺乏可行性,好好的经,到了地方,就变了味,爱民之举,也成了害民之策。

&esp;&esp;光光只能和石头决裂,但是他又不能找到救国之法,加之在地方多年,性格偏激古怪,才一股脑推翻了拗相公的变法……

&esp;&esp;总而言之,大宋的新旧党争,光光和石头的恩怨情仇,远不是三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,也不是支持变法就是好的,反对变法就是坏的。更不是看起来不错的法就是好的法!

&esp;&esp;没有足够执行力,一切都是空谈!

&esp;&esp;“君实,知行合一,是六艺学堂最重要的精髓,士大夫坐而论道,不如躬亲行之。你的才华学问胜我百倍千倍,可是光有这个不行,你还要真正懂得百姓想什么,知道他们盼着什么,学会和他们的沟通,明白他们看问题的角度……你把靴子脱下来。”

&esp;&esp;司马光被突然的要求,弄得傻了,但他还是很乖,把鹿皮靴子脱了,又脱下了白绸的袜子。不愧是世家公子,连袜子都是上好的丝绸,边上都是绣花,穿之前,还要用香料熏半个时辰,绝对不会臭。

&esp;&esp;光光见老师目光怪异,也有些局促不安。

&esp;&esp;“先生,学生,学生不该奢侈的,不该!”

&esp;&esp;“你把脚抬起来。”

&esp;&esp;光光更不好意思,却又不敢违抗,只得抬了起来。

&esp;&esp;白白净净,胖胖乎乎,保养很不错!

&esp;&esp;王宁安摇了摇头,“穿上吧!”

&esp;&esp;司马光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