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28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他掀开床幔站起身,自然的抬起手臂。

戚许规矩的先将床幔挂好,又将刚才脱下的衣袍穿回他的身上,再转身拿起官帽,替他戴上,整理好仪容。

“我最近应该都会在城里,现在领兵的是唐把总,我也是说的上话的,如果有事你也可以直接吩咐我。”

沈书元点点头:“我这里的事情,都能处理好,若真的遇到事情,自然会找你的,不会与你客气的。”

“嗯!”戚许点点头,看了一眼天色:“我先走了啊。”

“对了,最近钦差来了,如果知道他在府衙,就别来了。”沈书元说道。

戚许神情没有任何变化,点点头就转身离开了。

“也就我家这个徒弟傻,怎么见不得人,怕钦差看出来你们的关系?”

贤然道人是看戚许一直没去找他,便来看看,谁知道刚到转角就听到这么一句。

而自家那个傻徒弟,居然还那么爽快的就走了。

沈书元不甚在意的笑了下:“道人其实什么都懂,只是涉及戚许,便一叶障目了。”

“我也要出去巡查了,道人自便!”

贤然道人看着沈书元离开,气的哼了一声,但随即也就想通了。

官场里的事,哪有那么简单,戚许和沈书元相熟,说的小点,也不过就是幼时情谊,说的大了,这城里之前的五百兵都能拿来做文章。

就像他和孟炎,相识这么多年,还不是能不让人知道,就不让人知道。

“唉,你们这前路,到底要怎么走啊?”

城门开了,外面的书信也能进城了,沈书元这天回来,就看到了桌面上的家书。

他拆开信封,爹说娘亲染了风寒,准备多养一段时间,再启程来茌临县,让他勿念。

沈书元想了想,提笔回信,告知了茌临县水患,让他们再等一等消息,看看今年还合不合适过来。

将信写完,交给管家,他抬头看天叹了口气。

他心中多少有些逃避之意,却又不完全是,现在钦差在此,水患也不知何时此能结束,孟炎又驻扎丰文山。

一桩桩一件件,都不合适,父母现在出现。

而且他想独自面对爹娘,至少有些事情,得由他先开口,若是他们来时,戚许还在,两厢撞见,只怕戚许又要受委屈了。

虽然这委屈是免不了的,但能少受些,总是要让他少受一些的。

还有便是,爹娘来之前,他想先和戚许把房圆了!

虽然他不知道怎么圆房,但戚许说是可以的,那应该就是可以的。

生米煮成熟饭,总归爹那里,应该会好说话一些吧?

君子立于信,既然做了,总是要负责的啊……

他知道这样的自己有些无耻了,也算不上君子,但……

他和戚许之事,本就不能按着寻常事情来办……

兵行诡道,也算不得有错吧?

还有之前采买的东西,等到水患结束,应该也都差不多了,到时候,戚许不知道能不能有休沐。

如果能有,那就把事情办了吧……

到时就算父母不愿,戚许受了委屈,总也是不能走了的,自己自然会加倍弥补。

沈书元站在屋中想了很久,却独独没有想过自己,会面对什么。

因为在他看来,不论是父母的怒火,还是戚许的怨怼,都是他应该受着的。

为人子,为人夫,他本就应该做的更好。

一本正经的戚许

自从开了城门,城外就开始有流民聚集,沈书元并没有人让他们进城。

而是在外面地势较高的地方,圈出了一块,临时搭建了一些帐篷,将不想离开的流民收留在这里。

“城门开了,我的身子也好多了,还是要去一趟军营,见一下孟将军。”沈书元对卢知意说道。

“需要下官陪您去吗?”卢知意问道。

“不用了,当初是戚将军发现的,我让他陪我走一趟。”沈书元摇摇头:“城里一定要盯紧了,外面千万不能乱起来。”

本来城门开了,还有些人非要回家,当看到外面的流民时便又放弃了。

现在县里的人手最多也就保证城里的安全,出了城,但凡家里有点吃的,估计都能被抢光,还不如留在城里吃救济。

几家粮商也和沈书元服了软,新米运不出去,渐渐的就会变成陈米。

县里又不给卖,等到水患过去,就算能出城了,一是价格下来了,而是米也不够好了,还不如留在县里卖了。

沈书元的要求也很简单,米的价格不允许有变化,依旧是之前从粮仓买粮的价格往外卖,粮店里还有别的物品,只要不是溢价严重,便允许他们稍微涨上一些。

这样也能缓解一些,县里储粮的压力,城外的流民每天也能布粥一次。

“戚外委!”沈书元在街上找到了正在巡街的戚许。

“沈大人?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