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3章(3 / 4)
州不远,单等狄青破石州,一起会攻银州。两路夹击之下,党项人难以翻身。前线小事,委以狄青约事就是,不必过多干涉。”
田况沉吟一会,道:“我们不能约束狄青,狄青又怎么能约束分兵的下属呢?杜副使怀疑的甚有道理,如果现在过多杀戳,横山以后难治。”
贾昌朝道:“那要怎么办?前线正在作战,最怕后方生疑,让他们畏首畏脚,不知所措。”
程戡道:“是啊,不能仅仅因为怀疑,就让前线将士心中不安。不然,这仗怎么打?”
田况点了点头:“也有道理。此事我们不管,以后不利。若是管了,怕狄青束手束脚,有些难办。”
杜中宵道:“党项只剩下横山一地,其余兴灵两州,都没有派官员去,只是委驻军暂管。不如现在派出官员,让他们监督狄青所部,免得惹出事来。”
贾昌朝摇头:“战事还没有结束,自然一切以作战为主,岂能派官员去约束他们!我看此事就这样吧,给狄青公文,让他约束属下,不可多有杀戳。”
程戡点头:“现在也只能如此。大军在外,本就不好约束。管得严了,只怕军兵作乱。”
杜中宵道:“可我们不能不闻不问。如果真是军兵作乱,现在数城出事,乱子可是不小。我想,要不派个官员到横山去,慰劳军兵。自去年九月出兵,到现在已经五个月,前线打了这么多仗,没有见到朝廷赏赐,跟以前作战大不同。作为前线将领,军中士卒,心中不满也可以想见。慰军之后,同时约束全军不得败坏军纪,也算是一时之计。”
田况点头:“好,这样做不管前线将领,还是朝廷都不失脸面。拼着破费些钱财,先让前线的将士安心,不要别起心思。不管怎么处置,一切等灭了党项再说。”
贾昌朝点了点头:“如此做也好。作战大胜,确实要及时赏赐。要等战事打完再议军功,时间确实长了些。只是,这些日子平叛的军功怎么算?若是不管,只怕让前线将士疑虑。”
杜中宵想了想,道:“既然赏功,自然是按狄青报上来的赏。他是全军主帅,军中的事情,当然以他为准。他说是平叛有功,那当然就是平叛有功。说到底,我们只是怀疑,不能依我们的怀疑,而夺前线主帅之权。赏功的官员,也只是劝诫军中要守军纪,而不可生事。”
贾昌朝听了,点头道:“如此最好。此事就先这样办吧,不管怎样,灭党项要紧!”
不必书生意气
因枢密院所请,朝廷以知制诰刘敞为使,出使横山,奖励军队。开封府坐火车到延州,经保安军至宥州,沿无穷河而下去夏州,去见狄青。
刘敞陛辞罢了,去过政事堂,又到枢密院辞行。
分宾主落座,贾昌朝道:“自立国后,军功未有比灭党项一战更大者。制诰此去横山,当妥善奖励战士,让他们安心作战。等到灭了横山,朝廷必有重赏。”
刘敞拱手:“谨遵太尉钧旨。此次前去,圣上自内库出钱,已有赏赐。”
田况道:“还有一点,最近这些日子,前线报党项降兵增多,大军多有杀戳。此时大局已定,过多杀伤有伤天和。制诰可提醒前线军兵,能不杀人,尽量不杀。收回横山地区是朝廷幸事,不可因为战争动摇人心,让以后难治。现在多留民间一丝元气,对以后都是好的。”
刘敞沉默了一会,道:“恕某直言,观前线奏报,未破灵山之前,只有青岗峡因为军兵不法,逼反了党项人。进入横山之后,初时还好,最近这些日子突然数处皆反,杀伤极多。官员议论,觉得是不是那里的军兵凶横了些,逼反了党项人?若是如此,自当严惩!”
田况含糊道:“前线情况,朝臣不知,一切皆是猜测而已。制诰前去赏功,如果发现不合军纪的事情,自可告知统兵官处罚。将士苦战数月,未有赏赐,此次还是赏功为主。”
刘敞点了点头,没有说话。刚才在政事堂,文彦博和刘沆可不是这么说的。他们说,赏赐将士固然重要,但如果军兵有不法情事,要立即上奏朝廷,不可隐瞒。朝中大臣,对前线报来的降兵叛乱,大多都持怀疑态度。不相信党项眼看着灭了,突然间又起事,自取灭亡。
杜中宵轻咳一声,道:“自九月出镇戎军,到现在已经五个多月了。前线胜仗不少,赏赐不多,这是实情。是以此次制诰去横山,第一件事就是赏赐诸军,平息他们怨愤之心。其余事情,多听多看,作为使者却不好多说。还有,一些党项将领,命制诰回朝的时候,带回朝廷。为是大事,切不可出现差错。灭人国,擒其将,是朝廷大政。不管前线发生了什么,这些人回朝,总有个答案。”
刘敞点了点头:“副使说的是。”
杜中宵又道:“前线军兵,随时面临苦战,与京城的禁军是不同的,精神更紧张一些,制诰也要多包容。除了赏功之外,还有一件事情,就是最近前线报来降兵作乱。认真的说,朝中大臣,大多是不相信这个时候,若没有特殊的缘故,还会有党项兵作乱。此事制诰若是有机会,自应该是查看一番。但是,查
↑返回顶部↑